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要闻  > 正文

当前资讯!“五共联治”办好群众暖心事

时间:2023-04-07 09:00:47     来源:掌上曲靖

掌上曲靖讯  (曲靖日报特约记者查朝云)近年来,马龙区以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,以服务民生为宗旨,以完善治理体系、提升治理能力为根本,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事及如何办好事,探索走出了一条“五共联治”办好群众暖心事的新路子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聚焦有效覆盖,织密“组织共建”的治理网格

“接过聘书那一刻,我的内心既激动又紧张,激动的是有了新身份,成为了小城的一名治理者,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流动网格员。”回忆起刚被通泉街道聘为“流动网格员”时的心情,每天奔忙在马龙城区的美团外卖骑手张小路这样说。

“华康医院旁的井盖损坏了,请修理。”送餐过程中,张小路拍了井盖损坏的照片发在“流动网格员”微信群里进行反映。同在该群的城管局负责人看到后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处理,两小时后将井盖修复完好的图片发在群内。

如今,马龙区像张小路这样的“流动网格员”越来越多,他们利用工作之余,在社区基层治理、社情民意反映、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该区立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,邀请部分热心公共事务的快递员、外卖小哥、网约车司机加入基层治理队伍,以“流动网格员”的身份协助社区网格员开展治理工作,让他们由“治理对象”向“治理主体”转变,变身城市基层治理“合伙人”,成为社区民情收集员、流动宣传员、环境监督员、治安巡逻员……

该区按照“一核多元、融合共治”的思路,将党建、综治、城管、应急、疫情防控等网格整合为“一张网”,划分一、二、三级网格10个、74个、854个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526名、“流动网格员”189名,选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队74支226人,形成了“处处有网格、人在格中走、事在格中办”的基本格局,构建起“一贯到底”的组织体系和“一网统管”的治理体系,让群众的事有人办、及时办、办得好。

聚焦蓄势赋能,筑牢“产业共谋”的治理基础

时下,马鸣乡新楼房村的千亩烤烟基地一派繁忙景象,拖拉机、旋耕机等来回穿梭、机声隆隆,来自周边村组的务工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整地理墒,做好烤烟移栽准备工作。

该村土地资源丰富,适宜规模化发展产业。村党总支因地制宜,以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为核心,采取“村党总支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以“平台联建、资源联合、利益联结”的方式,把村内300户的4552.49亩土地集中租赁给成立的新楼房扶投公司进行统一规划、统一耕作、统一经营、统一分红。通过一亩1股的方式,向农民颁发股权证,进行入股分红;让农民在基地打工,发给薪金,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民”的转变。一年下来,入股农户除可获得土地租金外,还可获得土地分红收益金以及2.5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务工薪金,实现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源,把基层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的良好发展格局。

如今,类似“新楼房模式”的做法还很多。该区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抓手,科学谋划4个百亿级工业产业、2个重点产业和商贸物流之城、教育科研之城、康养休闲之城“3城建设”,构建起“4+2+3”产业体系,实现GDP增速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十,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势头良好,村级集体经济在“资源盘活、文旅融合、村企联动”等路径探索中发展壮大;党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成效明显,农民群众在“一牛一果一花”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大幅增收。

聚焦多点发力,壮大“社会共治”的治理队伍

“我们站的这个地方,以前坑洼不平,墙体损坏,大门破旧,住户都不愿意从这里进出,而是从旁边自己开一道小门进出,邻里之间经常拌嘴。现在好多了,党员带头清垃圾扫厕所,身患重病的程大姐主动把自家的柴棚无偿提供给我们作为活动室,80岁的老党员马莲主动捐了20余盆花草,五六岁的小孩子也跟着大人捡垃圾……”老百货公司小区自管委员会主任胡酥晋介绍。

针对马龙城区部分小区年久失修、管理混乱的问题,该区大力开展红色物业和老旧小区改造,通过“党建为核、五治共建、四变显效”,实现了小区从“建好”到“治好”再到“变好”的全方位提升。

除了小区治理,该区还紧紧围绕群众的所需所盼,以“难题共破”助推“社会共治”。工作中,聚焦流动人口管理难题,在旧县街道九龙社区组织400余名房东成立“房东监督团”,以“社区管房东、房东管房客”管好流动人口2400余人,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;聚焦应急响应难题,整合应急、消防、公安等力量,建立起“区乡村网”四级应急管理机制,组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100余支2000余人,及时为群众开展应急救援;聚焦行政执法“看得见管不了,管得了看不见”难题,成立乡级综合行政执法队10支,形成“发现—上报—调度—处置—执法”的闭环运行机制,2022年以来全区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.5%。

聚焦精准高效,延伸“服务共抓”的治理触角

今年春节前一天,彭竹良怀着喜悦的心情,带上自己种的蔬菜和买来的糖果来到通泉街道小寨社区居委会,对即将进行春节值班的党员、干部表达谢意。

“没想到建房手续不到一个月就批下来了,比我们预想的快多了,服务太好了!”提起建房的事,彭竹良非常激动。原来,在2022年的农户住房摸排中,彭竹良家的房屋危旧,有倒塌风险,彭竹良想建新房。社区党员、干部立即行动,一面租房给他家临时居住,一面帮他办理建房手续,一家四口如愿以偿在春节前搬进了新房。

该区建立“村组代办、乡镇受理、区级审批”的跨层级联动机制,整合农业农村、城管等39个部门1511项政务服务事项,推出“一码知晓”,方便群众办事;把涉及部门多、协调难度大、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确定为“一件事”,明确一个牵头部门负总责,实现“一表申请、一窗受理、一站服务、一管到底”,设立民生事项“全能服务员”,让群众的事就近能办、少跑快办。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被确定为“一件事”以来,审批率从10%提升至55%,惠及近千户急需建房的群众。

聚焦共治共享,提升“文明共创”的治理效能

走进王家庄街道扯度社区,村庄道路一改昔日牛羊粪便到处可见的面貌,呈现出干净整洁、花草繁盛的文明新气象。“你们看,这是群里的图片,户主随身带把小铁铲跟在牛群后面,一有粪便就铲,这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了。”扯度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道。

该社区结合本地养殖户多的实际,组织召开户主会进行宣传动员,为养殖户发放小铁铲70余把,用“小铲子”铲出了“大文明”。

近年来,马龙区把人居环境提升等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,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,以人居环境“小切口”撬动基层社会“大治理”,推动形成“文明共创”的基层治理格局;以实施“文明乡风培育、和顺村风涵养、良好家风传承”三大行动为载体,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,形成了“人人参与、人人享有”的基层治理共同体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化工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