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要闻  > 正文

“它像照进内心的一缕阳光”锡城老年人家庭康复需求旺盛

时间:2023-02-27 01:43:38     来源:想客运动

“它像照进内心的一缕阳光”锡城老年人家庭康复需求旺盛

到了老年阶段,身体机能容易衰退,加上骨折、中风等风险因素来袭,许多老年家庭会觉得负担很重。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康复理念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,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。日前,记者走近老年康复人群,聆听他们的故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康复故事:

“好的康复医生太重要了”

老周是脑出血,虽然送医还算及时,但整个人还是不能动。不要说没办法坐,躺着都有问题,头稍稍抬起一点就会呕吐不止。有段时间医院用担架扛着做检查,他一路在吐。于玉梅自己也是学医出身,知道老伴是脊髓受损,再要站起来的可能已微乎其微。不过她不死心,仍希望老伴能好起来,先后找了好几家市区的康复医院,有些医院技术并不理想,就是让老周躺在床上按摩一下;也有医院技术还行,但住院的时段不能太长,过几个月就让他们出院。于玉梅感觉很无奈,觉得付了钱却依旧要被赶来赶去的生活实在太痛苦了。

可是不康复又不行,她今年春节期间把老周接回家住了一个多月,自己也帮着他做点康复,但效果不理想,一些原本开始恢复的功能又退化了,最终她觉得还是要送去康复机构。康复院机构毕竟手段较多,有物理刺激,也有医生的专业指导。现在老周能坐了,甚至有人搀扶着就能在医院的康复大厅里转上一圈,进步很大。“医生说能自己站和走的希望有八成”,于玉梅透露,原本已过了半年的最佳恢复期,她都快放弃了。但康复治疗给了她信心和希望,她甚至已准备好了锦旗,准备写上“你像阳光,给我希望”,好的康复医生对她来说太重要了。“他如果能自己上厕所,生活能自理,我肩头的压力能轻很多。”

康复故事:

“只求机能衰退慢一点”

2016年9月,家人发现刘伯农走路步态不稳、很容易摔跤,感觉不对劲。到医院检查后发现,老刘有多发性脑梗、脑萎缩和帕金森综合征。随着病情的加重,刘伯农的走路、说话都开始出现问题,嘴角也时不时流口水。医生说刘伯农的语言区受损,还有众多其他问题。家人带他去了上海瑞金医院等大医院检查,专家认为没有特效药,只能通过康复加中医调理减缓生理衰退。“干预减缓吧,从一年变成三年,这就成功了”,老伴赵一湘介绍,治疗的过程其实也挺曲折的,比如中药对老刘的胃部刺激非常大,只能停药;康复同样在各家医院中转来转去,感觉是“流浪”。

要说效果,赵一湘也不清楚,“天天在一起,何况他这种康复主要不是治疗,而是减缓机能衰退”,赵一湘说,感觉各家医院的治疗效果大同小异,但接受康复了,就觉得是一种安慰。

老刘没生病时,还帮着子女们接接孙辈,现在不但帮不上忙了,还要别人帮他。赵一湘说,家里离康复医院较远,她每天虽说只到康复医院半天,但回到家也已是下午1点左右了,人赶来赶去,感觉很累。老刘的康复也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。老两口月退休工资加起来也就7000多元,老刘一个人就要用掉5600多元。

老年康复市场供不应求吸引了不少民间资本

据业内统计调查显示,2018年全国城乡失能、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8.3%。对于已有上百万老年人的无锡来说,意味着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达到20万人以上,这个数据相当惊人。

“它像照进内心的一缕阳光”锡城老年人家庭康复需求旺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化工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